使用教案模板能够使教师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教学步骤更加有序。教案模板的编写是教师备课工作的重要一环,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数学度量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第一课时。教材的主要内容学习角的度量方法,能正确度量角的大小。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学生已学习过角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本节课以学生的好奇心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质疑、解疑过程,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索角的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新课标提出: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本节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贯彻启发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角色。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认识量角器,知道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
2、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学会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并读出度数。
3、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操作活动,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主动参与学习、勇于探究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量角器,并正确使用量角器。
教学难点是: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以及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我将设计五个环节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
1、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2、合作交流,观察研究;
3、尝试量角,探求方法;
4、趣味练习,拓展延伸;
5、归纳小结,升华认识。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出示简笔画并提问:大家从这两幅简笔画中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图形是由线段、圆、角组成的,从而教师提出问题:你了解哪些角的知识?简单的问题,促使学生动脑回忆所学过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总结,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也为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了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在此环节根据小学生喜欢简笔画的特点,通过简洁生动的简笔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顺利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合作交流,观察研究。
首先出示量角器,让学生观察量角器的组成,师问,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什么?小组合作,比一比谁找得多?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并亲自将自己的发现通过小组的形式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并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认知和情感得到同步发展。学生认识了量角器的结构和计量单位,并观察1度角的大小,观察量角器的刻度,重点认识内圈和外圈。通直观演示,使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1°角的表象,这样也符合学生认识规律;接着让学生动手在量角器上找找几个比较特殊的角,在此教师提出探究性问题:量角器上有两个刻度30°、150°你认为应该读哪个才正确,为什么?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锐角小于90°,钝角大于90°,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同时使这几个特殊的角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表象;再通过学生找一找刻度线,读一读大小不同的角的度数,来突破内外圈刻度容易读错的难点,为后一环节做了充分的准备。
(三)尝试量角,探求方法。
这一环节一开始,教师提出:试着量一量,边量边想,你们是怎样量的?有什么好办法?学生带着问题,亲自动手量角,并与同学讨论如何量这个角的度数;在学生开始介绍时,引导学生严格运用数学语言,并及时纠正,针对难点,设计两个问题:1。量角器的边和角的一边对齐,正确吗?应该怎么办?2。看度数时,有两个数,应该怎么看?什么时候看内圈,什么时候看外圈?,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概括总结,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深化,是发展学生记忆力、思维力的重要手段。最后,教师在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方法,并电脑课件重现量角的过程,既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又能对一些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释疑。
整个环节,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问题,掌握量角的方法,并充分利用。
(四)趣味练习,拓展延伸。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必要手段。本节课的练习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
(1)量一量,排排队。
动手用量角器量一量下面各个角的度数,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这些角排排队,不仅能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又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
(2)量一量,摆摆图。
量出一幅三角板每个角的度数,并摆出75120135180。
(3)剪一剪,量一量。
动手剪个五角星,小组合作,量出五角星每个角的度数。
整个练习环节,让学生通过比角、拼角、找角、量角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给学生创设一个运用新知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让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五)归纳小结,升华认识。
首先让学生自己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小结,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既能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师及时给予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学习的信心。
(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
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供大家......
角的度量说课稿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有效降低难点。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用自主探索,同伴交流等方式来掌握测量角的技能。2。用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容易达到在学生头脑建立各种角的表象。从而加快学生对度量角的操作技能的形成目标。3,用先估后量的方式。防范学生读数错误,达到来化解教学难点。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把学生发展放在首位,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程序设计如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指导归纳,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下面我把这节课的设计教学流程做如下说明。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出示图直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2。用活动角比较角1与角2的大小,并说一说方法。导入课题:板书:角的度量。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认识量角器2,引导观察3。组织交流,汇报评价。4,介绍角的计量单位:度并认识1度角,建立1度角的概念。5认识几度角,初步建立角的大小表象如:用活动角指出10度20度90度120度的角,组织学生在自己量角器上找出相对应的角45度60度90度180度并进行赏试量角,6用合作交流组织评价方式归纳出量角方法: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另边看度数。7指导练习量角。量一量,猜一猜。比一比从中发现规律。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量出角2,判一判。四全课总结1,这节学些什么,还想知什么。布置作业。
为较好的完成本节教学任务,必须认真作好课前准备工作,要求学生带好学具.量角器.三角板,以及特殊的角的图形等.
三说为什么这样教。
本节课这种设计在于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同伴合作的方式来掌握测量角的技能,程序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指导时重在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方面培养,把量角与在学生头脑建立角的表象结合起来,起了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同时达到学习的目标。教学设计体现教学基本原则,符合新课改的精神,故我认为是可行的合理。下面把我在新课部分的片段说一说。略。
二、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量角器)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2)学生合作研究量角器。(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启发: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2、建立1°角的观念。
(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游戏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2)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同学们刚才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角,学生看书后再让学生在量角器上指出1°角的顶点及两条边,加深学生对1°角的认识。3、认识几度角。(1)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问学生这是多少度的角,为什么?(在量角器上画出20°的角,其中每一个刻度都用虚线标出,便于学生讲出为什么20°的道理,图略)(2)在量角器上出示60°、120°角让学生读出角的度数(把角画在印在纸上的量角器上)。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同一个刻度,一个表示60°,另一个却表示120°?从而让学生谈谈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突破读内外圈刻度易错这一难点。(2)在量角器上出示26°角(同上),让学生读出角的度数,并问学生:这里刻度上没有标数,你怎么知道它是26°的?(组织学生交流,突出读角的度数时要认真看这个角包含多少个刻度)。(3)量角器上找出30°、100°、135°的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学生合作完成,完成后让学生在媒体上反馈)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1、出示下列角,问:这个角你能读出它的度数吗?(因为没有标角的度数,所以学生读不出)。接着问:要读出这个角的度数该怎么办?然后让学生尝试测量,测量后由学生做示范(边量边说明是怎样量的)。2、量出下列角的度数。(学生量后让其谈体会,突出第二个角的`边不够长可以延长边来量,要问学生为什么可以延长边来量的道理)。
五、课后反思:
对教材的认识:以前教这个内容时,重点放在量角的方法上,教师指导学生怎样对点、对边、看刻度,甚至让学生把量角的方法背熟了,结果学生还是不会量角。
反思其教学行为,我认为量角的方法是成年人的认识,这样的认识学生不容易理解其真真道理。对小学生来讲量角方法的真真道理其实就是用量角器上知道度数的角与要量的这个角重合,读出的量角器上角的度数就是要量的这个角的度数了。而怎样进行重合学生是容易理解的,所以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能很快地读出量角器上大小不同的角上。依据以上的认识,我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上面三个层次来进行。第一层是课题的引进。这里我创设了让学生选择三种椅子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在实际生产中确实会碰到这种需要量角的事,从而产生学习需求。这个情境中把宇航员登月时坐的椅子放在里面,学生会感到新奇,同时这里也渗透了科学的知识,扩大信息的价值和知识的背景。第二层是让学生认识量角器,重点放在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上。这里又分认识量角器、认识1°角和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3个层次进行教学。认识量角器时,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这种自主探究的方法。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学生是具备这种自主探索能力的。课堂中学生的回答也很精彩,如:“我发现量角器上的有数,这些数的排列有规律,一个从左往右,一个从右往左,中间正好是90”;“我发现量角器上90这个刻度与量角器上最下面这个刻度交*在一个小点上”;“我从最大的刻度数是180这个数上猜测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我发现下面有一个小半圆,最中间有一个点”。你看学生研究得多认真,观察得多仔细啊!
小学数学四年级《角的度量》说课稿
我说的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中的《角的度量》一课,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线段、直线与射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后面学习画角、角的分类的基础。教材注重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会量角的必要性,认识量角的工具量角器的特征,在自主探索中体会、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说学生】。
学生对于角的有关知识已有了初步的体验,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开的大小有关。一部分学生对量角器有初步了解,但多数学生几乎没有用量角器测量角的体验,小小的量角器虽然被拿在学生的手中,但学生对它的认识是陌生的,一条条放射状的线,不同的刻度,会使学生找不到量角器上的角,至于怎样用它测量角的大小,就更显得无从下手了。而且,在实际中,学生似乎没有度量角的需要,他们所掌握的完全是抽象的数学知识,很少能应用到生活中。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实际,我制定本节课的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单位;会用量角器量角;。
能力目标:在测量角大小的活动中,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情感目标:1、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大胆尝试,积极表达,使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2、应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学生的应用意识得到培养。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在自主探索中逐步体会、总结量角的方法。
【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量角,是一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去的教学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操作,然后进行大量的练习加以巩固这项技能。无疑,这种方式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低效的。新课程标准倡导: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且,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因此,本节课我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体会量角的意义和量角的方法,形成度量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分别说一说。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与学生谈话,你喜欢风筝吗?放过吗?参加过比赛吗?
这样,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明确,要知道谁的风筝放得高,只要知道绳子与地面所形成的角的大小就可以了,所成的角越大,风筝放得越高。在这里运用多媒体课件,抽象出绳子与地面所成的角,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形成抽象思维的能力。
这样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激活思维,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本节课的知识。
二、自主探究量角的方法。
1、体会用量角器的必要性。
这一句追问,进一步激活思维,学生会积极参与讨论,知道角大小的方法,从而引出本课要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在交流中,学生会有不同的知道角大小的方法,如,用小一点的角进行测量;用直尺测量;把两个角重合比较大小;用量角器测量等方法。
在这里,教师顺应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使用自己的方法,在使用这些方法的过程中,学生会体会,在这种情况下用把两个角重合的方法不适用,用小一点的角测量虽然可以知道角的大小,但是不能较精确的知道一个角比另一个角大多少,这几个方法在使用时都有局限性,只有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才是最简单、最有效的,使学生产生学习用量角器量角的愿望,为学习量角奠定情感的基础。当学生有了学习的需要时,才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参与学习活动。
2、认识量角器。
请拿出准备的量角器,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汇报。
认识量角器上的中心点、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18个大格,180个小格、1°的角。知道度是量角时用的单位。
学生拿到量角器后看到的就是这些,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量角器,同时可以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里,我先引导学生自由汇报,然后运用多媒体演示量角器量角的原理及各部分的名称。帮助学生形成较完整的认识。
3、在量角器上找角。
你们的眼睛真亮,找到了量角器这么多的秘密,其实量角器上还藏着很多角呢,你能试着找一找吗?请你在练习纸上画出你找到的角。
学生尝试在纸上的量角器上画角。
你找到了哪个角?你知道它是多大的角吗?
请学生到前面展示自己画的角,并试着说出这个角有多大。
这个活动实际上就是体验量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量角器的中心点,就是所有角的顶点,从这一顶点引出的任意两条射线都可以形成角,而且每个角都可以知道度数,为后面量角做好铺垫。
4、尝试量角。
你在量角器上已经找到这么多的角了,能尝试着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大小吗?
《角的度量》听课评课稿
听了盛老师这节课,给我带来了较大的震撼。在盛老师的课堂上我感受到了数学的浓浓的味道。这节课创新的教学设计,精美的课件制作,清晰的教学思路,流畅的课堂节奏,精致的细节处理,和谐的师生互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角的度量》属于空间与图形中测量的一个部分,也是测量中难度最大的。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经历量角的方法的探索过程,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度”,并认识1°角的大小,通过一步一步的操作能正确、精确地读出角的度数。通过观察与、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实践能力。下面简单谈谈我的感受。
我认为注重知识的生成是这节课的一大亮点。传统的教材教法是由认识量角器---揭示量角的方法---进行量角的练习的顺序进行的。而这节课打破了以直观认识为开始的常规,而是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探索实践的,经历量角器的形成过程。教师先从比较角的大小引入课题,找准了知识的生长点,从仅凭眼睛看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引发度量角的需求,也激发了学生探索量角工具的欲望。引导学生用同样大小的一些小角来比;在学生欣喜地用小角比出大角比小角大了一个小角时,教师又进一步启发学生改进一个一个小角贴上去麻烦得问题,通过电脑演示量角器地雏形:半圆工具。在学生用半圆工具量角发现一个小角多一些,想知道不满一个的部分到底是多少怎么办,学生想到用更小的单位,从而优化量角器,即把单位小角分的更细些,让学生了解量角器地构造特点,并逐渐掌握量角器地使用方法。为了进一步完善量角工具,又设计了数小角的活动,引出了认识刻度线。就这样引领学生不断经历自主探索学习过程,让学生亲历数学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化为具体的、摸得着的、看得见的、可操作的数学。
总之,本课的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都值得细细品味,有效地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思考中不断获得了思维的锻炼和发展。
小学数学四年级《角的度量》说课稿
今天听了沈老师执教的《角的度量》一课,这是我第二次听沈老师的课,感觉和第一次相比,沈老师又进步了很多。下面我简要来说说我听这节课的一些体会。
1.教学层次清晰。先复习角的组成,并为新课板书埋好伏笔,以量角的需求引出新课,认识量角器,然后认识1°、5°、30°……教学读角的方法,再教学量角的方法,然后设置了一系列不同梯度的练习巩固新知。整个过程十分流畅,教学环节非常清晰。
2.教学语言亲切自然。这是沈老师的一个特点,也是一个优点,沈老师的教学语言非常亲切,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从而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所以整堂课学生的表现也是非常的.主动、积极。
3.强调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沈老师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倡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教学量角器的认识时,沈老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量角器,仔细观察,在小组中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然后让学生拿着量角器到前面来,一边指一边介绍,其他人补充,然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量角器的特征;在教学量角方法时,沈老师先让学生试一试,同桌说一说量角方法,然后再让学生向全班学生介绍量角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量角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4.充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在其中一个练习题中,沈老师先出示四个角,“哪个角不用量就能知道它的度数”、“估计一下其他三个角的度数,再量一下”,这样的练习让学生结合实际需要,大致估计角的度数,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充分体现数学的生活应用价值。
5.板书设计新颖。课的一开始复习角的组成,并板书“顶点”、“一条边”、“另一条边”,再在教学量角方法时,将这三个组成部分和量角的三步结合起来,前后呼应,很是新颖实用。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体会,作为一同进来的新老师,沈老师的优秀表现让我倍感压力,以后也要多向沈老师学习,吸取优秀的经验!
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案例及说课稿
我说的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中的《角的度量》一课,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线段、直线与射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后面学习画角、角的分类的基础。教材注重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会量角的必要性,认识量角的工具量角器的特征,在自主探索中体会、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说学生。
学生对于角的有关知识已有了初步的体验,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开的大小有关。一部分学生对量角器有初步了解,但多数学生几乎没有用量角器测量角的体验,小小的量角器虽然被拿在学生的手中,但学生对它的认识是陌生的,一条条放射状的线,不同的刻度,会使学生找不到量角器上的角,至于怎样用它测量角的大小,就更显得无从下手了。而且,在实际中,学生似乎没有度量角的需要,他们所掌握的完全是抽象的数学知识,很少能应用到生活中。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实际,我制定本节课的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单位;会用量角器量角;
能力目标:
在测量角大小的活动中,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情感目标:
1、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大胆尝试,积极表达,使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2、应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学生的应用意识得到培养。
教学重点: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
在自主探索中逐步体会、总结量角的方法。
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量角,是一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去的教学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操作,然后进行大量的练习加以巩固这项技能。无疑,这种方式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低效的。新课程标准倡导: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且,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因此,本节课我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体会量角的意义和量角的方法,形成度量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说教学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设计了一个放风筝比赛,怎样判断谁的风筝放的高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进而展开新知的学习,然后设计几个适合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即找角和量角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量角的意义,探索、总结量角的方法,逐渐掌握量角的技能。最后,在研究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中,来体会角的大小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下面我分别说一说。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量角的方法。
1、体会用量角器的必要性。
这一句追问,进一步激活思维,学生会积极参与讨论,知道角大小的方法,从而引出本课要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在交流中,学生会有不同的知道角大小的方法,如,用小一点的角进行测量;用直尺测量;把两个角重合比较大小;用量角器测量等方法。
在这里,教师顺应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使用自己的方法,在使用这些方法的过程中,学生会体会,在这种情况下用把两个角重合的方法不适用,用小一点的角测量虽然可以知道角的大小,但是不能较精确的知道一个角比另一个角大多少,这几个方法在使用时都有局限性,只有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才是最简单、最有效的,使学生产生学习用量角器量角的愿望,为学习量角奠定情感的基础。当学生有了学习的需要时,才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参与学习活动。
2、认识量角器。
请拿出准备的量角器,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汇报。
认识量角器上的中心点、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18个大格,180个小格、1°的角。知道度是量角时用的单位。
学生拿到量角器后看到的就是这些,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量角器,同时可以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里,我先引导学生自由汇报,然后运用多媒体演示量角器量角的原理及各部分的名称。帮助学生形成较完整的认识。
3、在量角器上找角。
你们的眼睛真亮,找到了量角器这么多的秘密,其实量角器上还藏着很多角呢,你能试着找一找吗?请你在练习纸上画出你找到的角。
学生尝试在纸上的量角器上画角。
你找到了哪个角?你知道它是多大的角吗?
请学生到前面展示自己画的角,并试着说出这个角有多大。
这个活动实际上就是体验量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量角器的中心点,就是所有角的顶点,从这一顶点引出的任意两条射线都可以形成角,而且每个角都可以知道度数,为后面量角做好铺垫。
4、尝试量角。
你在量角器上已经找到这么多的角了,能尝试着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大小吗?
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应该是学生早就想知道了,在学生认识了量角器后引导学生尝试测量角的大小,要学习的内容就呼之欲出了。
学生尝试测量练习纸上的几个角。给出的几个角的开口有的向左,有的向右,有的向下。目的是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逐渐掌握量角的方法,研究解决量角时出现的问题,如读内圈刻度还是读外圈刻度;把角的一边对准“0”度刻度线比较简便等。
这样教学就是前面提到的“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师要熟悉学生学习的思维,顺应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站在更高的角度关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
5、总结量角的方法。
刚才在展示量角方法的时候,同学们有几个共同的地方,你发现了吗?
引导学生交流总结量角的方法,即:量角器的中心点要和角的顶点重合,角的一边和量角器的“0”度刻度线重合,看另一边的刻度。因为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深有体会,怎样量角学生在实践中一点一点的体会,一点一点摸索,所以量角时的注意事项完全可以总结,并且能深刻理解量角的本质,逐渐形成量角的技能。从而使本节课主要内容的学习达到了水道渠成的效果。
6、解决问题。
同学们已经会用量角器量角了,我们就可以帮助小猴子裁判,判断谁放的风筝高了。
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帮助小猴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前面创设的情境更完整,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更主要的是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功乐趣,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得到发展。
三、联系生活体会量角的用处。
出示生活中量角的例子:滑梯的角度;椅子靠背的倾斜角度;踢足球时选择射门的位置;这里充分运用多媒体演示生活中抽象的角,让学生感知测量角的大小的作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给学生进一步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感受到量角的大小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睛观察生活的意识和习惯,体会数学的价值。
说板书。
在学生总结量角方法的时候,根据学生的交流,相应地板书,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本课的重点、难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角的度量。
角的顶点——中心。
角的一边——0刻度线。
角的另一边?
数学度量说课稿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六单元“角的度量”,它是本册教学几何初步知识的第二节课。教学几何初步知识,不单纯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图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前几册教学几何初步知识时,已经注意通过一些操作和作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但是限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操作和作图都比较简单,在本册适当提高一些要求,通过教学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等知识,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以及操作和作图的技能。在备课时,我曾经想过把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的知识安排在一个课时内完成,但发现课堂容量非常大,学生学得不扎实。在本次教学中,我把教学内容适当进行了调整,在一节课内集中教学角的度量,使学生在牢固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后再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课标要求,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操作探索中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懂得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无关,而与角的两条边x开的大小有关。
2、能力目标:进行观察对比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认真细致有序操作的良好习惯。
3、情感目标: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形成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要达到目标,形成能力,就必须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让课堂焕发生命的力量,教师要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法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
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我将教学思路拟订为“激趣导入——自主探究——巩固内化——拓展延伸”,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这节课的知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直线,线段和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使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最基本概念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本节课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直观演示,旧知过度,设疑引入,感受新知。教学角的概念。通过师生的操作,利用动态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引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通过直接的比较,学生初步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x开的程度有关,为引入角的度量进行间接比较角的大小作了铺垫。
第二部分,认识量角器,让学生观察,初步认识量角器上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建立角的计量单位度和符号“xx”。
第三部分,教学角的度量。在学生认识度量工具——量角器,及其单位、符号的基础上,再介绍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最后通过实际测量说明:角的大小要看两边x开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本节课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如口答,判断选择,实际操作等),围绕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重点,达到巩固和运用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角的度量》听课评课稿
是第二次听张老师的课。内容是《角的度量》第2课时。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但是还不够熟练,会经常读错刻度数。因此安排这节练习课,就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这节课张老师一开始出示一个角让学生测量,复习“两对齐,一看”测量的方法;接着通过一组练习题(读刻度、量角、判断、测量生活中的角度等)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已有的方法。最后再出示一组容易混淆的角,让学生测量,一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整节课教学过程比较流畅,师生互动良好,课堂活跃,各环节的处理比较到位,教学效果良好。
不足之处:
1、在量角器上读角时(55°),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找一找有么有学生误读65°的现象。从而指导学生怎样正确度刻度。
2、练习时应让学生用更充分的时间指一指,说一说,这样在后面学生说自己量角的方法时语言表达可能会更准确。
角的度量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第一课时。教材的主要内容学习角的度量方法,能正确度量角的大小。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学生已学习过角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本节课以学生的好奇心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质疑、解疑过程,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索角的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提出: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本节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贯彻启发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角色。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认识量角器,知道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
2、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学会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并读出度数。
3、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操作活动,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主动参与学习、勇于探究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量角器,并正确使用量角器。
教学难点是: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以及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我将设计五个环节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
1、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2、合作交流,观察研究;
3、尝试量角,探求方法;
4、趣味练习,拓展延伸;
5、归纳小结,升华认识。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出示简笔画并提问:大家从这两幅简笔画中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图形是由线段、圆、角组成的,从而教师提出问题:你了解哪些关于角的知识?简单的问题,促使学生动脑回忆所学过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总结,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也为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了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在此环节根据小学生喜欢简笔画的特点,通过简洁生动的简笔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顺利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合作交流,观察研究。
首先出示量角器,让学生观察量角器的组成,师问,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什么?小组合作,比一比谁找得多?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并亲自将自己的发现通过小组的形式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并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认知和情感得到同步发展。学生认识了量角器的结构和计量单位,并观察1度角的大小,观察量角器的刻度,重点认识内圈和外圈。通直观演示,使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1°角的表象,这样也符合学生认识规律;接着让学生动手在量角器上找找几个比较特殊的角,在此教师提出探究性问题:量角器上有两个刻度30°、150°你认为应该读哪个才正确,为什么?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锐角小于90°,钝角大于90°,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同时使这几个特殊的角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表象;再通过学生找一找刻度线,读一读大小不同的角的度数,来突破内外圈刻度容易读错的难点,为后一环节做了充分的准备。
(三)尝试量角,探求方法。
这一环节一开始,教师提出:试着量一量,边量边想,你们是怎样量的?有什么好办法?学生带着问题,亲自动手量角,并与同学讨论如何量这个角的度数;在学生开始介绍时,引导学生严格运用数学语言,并及时纠正,针对难点,设计两个问题:1。量角器的边和角的一边对齐,正确吗?应该怎么办?2。看度数时,有两个数,应该怎么看?什么时候看内圈,什么时候看外圈?,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概括总结,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深化,是发展学生记忆力、思维力的重要手段。最后,教师在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方法,并电脑课件重现量角的过程,既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又能对一些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释疑。
整个环节,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问题,掌握量角的方法,并充分利用。
(四)趣味练习,拓展延伸。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必要手段。本节课的练习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
(1)量一量,排排队。
动手用量角器量一量下面各个角的度数,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这些角排排队,不仅能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又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
(2)量一量,摆摆图。
量出一幅三角板每个角的度数,并摆出75120135180。
(3)剪一剪,量一量。
动手剪个五角星,小组合作,量出五角星每个角的度数。
整个练习环节,让学生通过比角、拼角、找角、量角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给学生创设一个运用新知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让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五)归纳小结,升华认识。
首先让学生自己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小结,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既能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师及时给予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学习的信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角的度量说课稿
(一)说课内容:(四年级上册第18—19页)。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角的度量》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时,教材的主要内容是怎样学好角的度量,从学生在认识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想好的这部分知识,让学生从各种学习方向进行,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帮助他们学习空间的观念。这样可以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周围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对角的度量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定以下三点:
1、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探索,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初学用量角器量角。
2、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的需要,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度角的表象,建立角的大小的量化观念,能联系操作结果,发现三角尺的三个内角和特点,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系。
3、要积极参与量角的学习活动,在探究量角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实践中产生发现数学规律的兴趣。
(四)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精彩的内容编排和本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制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量角器的结构和功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运用量角器量角。教学难点是:在应用量角器进行度量角的大小情况下,怎样确定量角器对准角的顶点,边上是怎样放置的。
根据学生已经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探究过角的认识,通过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创新能力。
根据本课时的内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例如:我教学角的度量这课内容是:一是教学目标要明确,二是突出重点,三是突破难点,我放手让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进一步分析,比一比,量一量,所以,学生在学习角的度量的同时完成。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本节课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同学们,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图形有角?让大家说说?这样可以让同学对生活中的数学感兴趣,学生为了弄清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哪些角的大小关系,有什么不同,引出深思,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能调动他们的学习动机,再结合例题中的主题图,形象直观的把教学内容呈现出来,有了学习的兴趣活动,学生就能很快的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为学习新课的内容作好铺垫,很自然地使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
(二)师生共同合作,探究新知。
首先出示活动角,感受角的形状,我先让学生认真观察,通过观察这个活动角,动手把这个角度大一些,可以怎样做?变小呢?这样学生就能认识到角是有大有小的,把角的两条边叉开一些,角就大一些;把两条边收拢一些,角就小一些。这样把学习的动权真正地交给了学生,使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等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
其次,出示量角器,让学生认识量角器的结构和计量单位是什么?并观察1度角的大小,接着让学生动手用量角器量一量各个角的度数,在量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到量角时要分几步进行,并说出量出各个角的度数,以小组里交流所量的结果,从而让学生认识到量角的过程。
(三)实际运用,巩固新知。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必要手段,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以下结构。
1、完成“做一做”第一题,第二题,动手用量角器量一量下面各个角的度数,通过这两道题的练习,不仅能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又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
3、小组活动,动手,动脑,制作各种各样的角,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所学的内容,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首先让学生自己说说,通过今天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的小结后,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可以培养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既能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角的度量》评课稿
一、教师在整体把握知识结构的同时应纵向考虑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即知识的整合性。
复习和本节课相关的知识,如角的大小和哪些因素又关,,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等有哪些特征等,不仅为新知识打下铺垫而且也为估侧角奠定基础。
二、设计一道学生容易犯而又意识不到错误方法的练习题。
可以制成课件,在度量角时小明是这样操作的你们发现他哪出错?
(1)角的顶点和中心点没有重合;
(2)角的一条边没有和0度刻线没有重合;
(3)内外刻度读错了;以上这几种错误的方法是学生在操作中容易出现的地方,这样不仅提醒学生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同时也能进一步牢固地掌握角的度量的方法也为下节课学习角的画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
让学生大胆的尝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因为学生在认识1度角的基础上已经掌握了几度,几十度和几百度所以让学生任意地去说角,指角,拨角,量角和画角,不要限制在整十度和整百度等。如43度,98度。106度等等这样才能充分地体现了知识的活学学活用。
课堂不仅是知识传递的驿站,更是生命的殿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也是智慧的启迪者,更是灵魂的.塑造者,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与鼓舞和唤醒。没有最好只求更好,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让我们在预设中体会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点燃师生互动的火花吧,只要每位教师能够刻苦的砖研,我相信在你们辛勤浇灌下的花朵必将争齐斗艳。
《角的度量》评课稿
听了《角的度量》这节课后,我觉得授课老师对新课程理念体会得较深刻,教学方法把握得当,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面:
开题以故事情节引入创设了一个问题的情境,根据儿童年龄和心理特征,学生有极强的好奇心,所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加强了学生对角大小的初步认识和理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开放性。
老师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选择,组合,再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尊重教材且不拘泥教材。这节课安排的程序是先出示两角,再让学生说说哪个角大,怎样知道哪个角大哪个角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接着通过用10度的角去度量得知角的大小。然后再学习量角器的各部分名称和度量角的方法。
本节课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探索时间和空间,如:教师出示了两个大小类似的角a和角b时,教师让他们才猜猜哪个角大?这时学生出现了认识的冲突这时有的学生说角a大:;有的同学说角b大,教师再次追问到底哪个角大呢?你们能想出验证的好办法吗?这时每个学生都积极的地投入到探究的活动中来,发挥他们丰富的现象力,开动起智慧的小脑筋,同学们想出了多种验证的方法。有的学生说我是用三角板中的一个直角分别和这两个角进行对比移动三角板的位置而得到的;有的同学回答我是用通过角a是三角形的三倍多点,而角b是比它的三倍多的稍多些,有的说我是用直尺测量出的,让他们在尝试中发现、操作中明理、在合作中成功、在质疑中发展、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教师又创设情境让学生找出身边的角并度量出各角的度数,如:红领巾、桌子角、书角等,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数学,数学来源与生活又服务与生活,培养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个体发展,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个学生,让学生在一个多向、开放、合作交流中学习新知,让学生在观察、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组织引导,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指一指、量一量,并让学生上台展示,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张扬了学生的个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进而使每个学生的思维及情感都得到了发展。本节课教师创设一系列的丰富的实践活动,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充分体现了教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一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
总之:本节课教师精心的设计巧妙的安排,教学脉落清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真可谓是处处有学生的实践活动,处处有学生的动脑与思考,处处有学生们的合作与交流,课堂上有师生互动的火花,课堂上充满了生命的气息和情趣,然而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尽管张老师本节课中有许多闪光点但也几点探究的地方。
文档为doc格式。
《角的度量》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第一课时。教材的主要内容学习角的度量方法,能正确度量角的大小。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新课标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以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为目标,以学生的好奇心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质疑、解疑过程,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另外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练习,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样性、趣味性,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认识量角器,知道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
2、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学会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并读出度数。
3、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操作活动,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主动参与学习、勇于探究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量角器,并正确使用量角器。
教学难点是: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以及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学生已探究过角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本节课以学生的好奇心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质疑、解疑过程,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索角的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新课标提出: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本节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能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激发创新意识。力争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我将设计四个环节突破教学目标:
1、出示简笔画、激趣引入;
2、合作交流,观察研究;
3、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4、趣味练习,拓展延伸;
5、小结语。
(一)出示简笔画、激趣引入。
出示简笔画并提问:大家从这两幅简笔画中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图形是由线段、圆、角组成的,从而教师提出问题:你了解哪些关于角的知识?简单的问题,促使学生动脑回忆所学过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总结,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也为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了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在此环节根据小学生喜欢简笔画的特点,通过简洁生动的简笔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能调动他们的学习动机,顺利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合作交流,观察研究(观察间)。
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同时使这几个特殊的角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表象;再通过学生找一找刻度线,读一读大小不同的角的度数,来突破内外圈刻度容易读错的难点,为后一环节做了充分的准备。
(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操作间)。
1、量角器的边和角的一边对齐,正确吗?应该怎么办?
2、看度数时,有两个数,应该怎么看?什么时候看内圈,什么时候看外圈?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概括总结,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深化,是发展学生记忆力、思维力的重要手段。最后,教师在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研究方法”,并重现量角的过程,既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又能对一些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释疑。
整个环节,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问题,从而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体现人人参与,人人是学习的小主人,再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趣味练习,拓展延伸——研究成果汇报。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必要手段。本节课的练习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
(1)量一量,排排队。
动手用量角器量一量下面各个角的度数,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这些角排排队,不仅能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又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
(2)量一量,摆摆图。
量出一幅三角板每个角的度数,并摆出75120135180。
(3)剪一剪,量一量。
动手剪个五角星,小组合作,量出五角星每个角的度数。
整个练习环节,让学生通过比角、拼角、找角、量角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给学生创设一个运用新知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生动有趣的游戏,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让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四)小结语。
首先让学生自己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小结,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既能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师及时给予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学习的信心。布置开放性的课后作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角的度量》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角的度量》,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地位。
《角的度量》是西师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节课是属于空间与图形测量中的一部分,而角的度量又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教材把这部分按排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学好这节课不仅能为他们后续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几何知识创造了条件。
(二)、教学目标。
综合考虑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照“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制立如下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及合作精神。
过程与方法目标:对1度角的认识以及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与操作充满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想学、会学、乐学。
教学重、难点确认为:精确度量角的度数。
“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现代教学论主张,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建构的过程。从而我采取了“以情动人、以境吸人、合作探究、自主创新”为主的教学模式,主线为:找角------画角------量角------用角。让学生在愉悦与轻松的学习过程中更深层地领略角的度量方法。
在新授前通过创设情境的趣味性,让学生既感到好奇,又倍感亲切。在认识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单位时,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同桌合作,集体合作的方式。在探究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时,通过小组同学之间的动手、动脑、动口,主动获取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动手操作的技能和创新意识。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三个滑梯:。
让学生感受:第一个:不好玩,第二个:很好玩,第三个;不敢玩。
并着重让孩子比较这3个滑梯不同之处?孩子的回答也许千奇百怪,但最主要的是让他们用数学的眼睛发现:角度不同。那么滑梯的角多大才算合适呢?这就需要量角的大小。从而引出课题: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另类学习。
1、仔仔细细去找角。
首先我会让孩子擦亮自己的慧眼,搜索身边的角。并思考那种物体上角最多,有多少?
当找到第一个身边的角时:强调角的静态定义: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并介绍角的另一动态定义:角也可以看做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所组成的图形。有始边和终边。我们再来看看身边的角。
【此定义为后面学习0刻度线是表示起点的。埋下了伏笔】。
接下来引导孩子去发现量角器上有没有角,角在哪儿?聪明的孩子很快会发现量角器的角。而且最先发现的一定是90度的角。
2、认认真真去画角。
既然量角器上有角,我会让孩子在纸量角器上把他画出来:
任务1:画90度的角。解决并强化:角的顶点在量角器的中心点,一条边是0度刻度线,另一条是90度刻度线。
任务2:画60度的角(尽可能和别人画的不一样)。
(量角器上有两个60度,究竟看哪一圈?我们要想一想是从哪边开始的。)。
教师解决并强调:0度刻度线是表示起点的,就是从这边开始数的意思。始边对着那边的0就看就从那边开始看,并思索角的变化过程。
(课件演示分别从左右两条0度刻度线开始旋转而成内外圈刻度的角。)。
任务3:画1度的角。
强调:全世界都这样规定:把一个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应的角就是1度的角。
3、专专心心去量角。
数学的眼睛,让我们在量角器上看到了若干个大小不同的角。那怎么用量角器来量角呢?
这时大胆放手让孩子自主合作探究:并思索:放量角器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孩子们会发现:
角和量角器上的角重合了。
角的顶点和量角器的中心点重合。
0度刻度线和一条边重合。
还有一条边和量角器上的边重合。
教师提纲挈领归纳总结一句:量角其实就是把量角器上的角和要量的角重合。
(要量得准,就要重合准。怎样才叫重合得准呢----二合一看)。
4、实实在在去用角。
【拓展延伸】风筝比赛是用同样长的线比谁的风筝放得高。怎样才能量出风筝的高度呢?能不能用梯了爬上去量,那是个笑话。那怎么比呢?是把风筝线放到地上,(出示两个角度)然后量一量谁的风筝线与地面的夹角大,夹角大的风筝飞得就高。
(出示课前的滑椅)滑梯的角度多大才合适呢?我请教了3位工程师,他们告诉我:滑梯的角度应该是——(板书40°~50°)。
量角器中心点0度刻度线?度刻度线。
角顶点一条边另一条边。
通过上面的板书,把有关角的知识和度量角的技能逐一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看了一目了然。角的认识和角的度量,反映整堂数学课的精华,让学生从板书中,掌握知识的纲要,受到美的熏陶。
《角度量》说课稿
我说的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中的《角的度量》一课,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线段、直线与射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后面学习画角、角的分类的基础。教材注重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会量角的必要性,认识量角的工具量角器的特征,在自主探索中体会、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学生对于角的有关知识已有了初步的体验,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开的大小有关。一部分学生对量角器有初步了解,但多数学生几乎没有用量角器测量角的体验,小小的量角器虽然被拿在学生的手中,但学生对它的认识是陌生的,一条条放射状的线,不同的刻度,会使学生找不到量角器上的角,至于怎样用它测量角的大小,就更显得无从下手了。而且,在实际中,学生似乎没有度量角的需要,他们所掌握的完全是抽象的数学知识,很少能应用到生活中。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实际,我制定本节课的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单位;会用量角器量角;
能力目标:在测量角大小的活动中,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情感目标:1、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大胆尝试,积极表达,使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2、应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学生的应用意识得到培养。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在自主探索中逐步体会、总结量角的方法。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量角,是一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去的教学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操作,然后进行大量的练习加以巩固这项技能。无疑,这种方式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低效的。新课程标准倡导: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且,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因此,本节课我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体会量角的意义和量角的方法,形成度量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设计了一个放风筝比赛,怎样判断谁的风筝放的高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进而展开新知的学习,然后设计几个适合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即找角和量角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量角的意义,探索、总结量角的方法,逐渐掌握量角的技能。最后,在研究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中,来体会角的大小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下面我分别说一说。
首先,与学生谈话,你喜欢风筝吗?放过吗?参加过比赛吗?
这样,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明确,要知道谁的风筝放得高,只要知道绳子与地面所形成的角的大小就可以了,所成的角越大,风筝放得越高。在这里运用多媒体课件,抽象出绳子与地面所成的角,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形成抽象思维的能力。
这样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激活思维,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本节课的知识。
1、体会用量角器的必要性
这一句追问,进一步激活思维,学生会积极参与讨论,知道角大小的方法,从而引出本课要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在交流中,学生会有不同的知道角大小的方法,如,用小一点的角进行测量;用直尺测量;把两个角重合比较大小;用量角器测量等方法。
在这里,教师顺应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使用自己的方法,在使用这些方法的过程中,学生会体会,在这种情况下用把两个角重合的方法不适用,用小一点的角测量虽然可以知道角的大小,但是不能较精确的知道一个角比另一个角大多少,这几个方法在使用时都有局限性,只有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才是最简单、最有效的,使学生产生学习用量角器量角的愿望,为学习量角奠定情感的基础。当学生有了学习的需要时,才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参与学习活动。
2、认识量角器
请拿出准备的量角器,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汇报。
认识量角器上的中心点、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18个大格,180个小格、1°的角。知道度是量角时用的单位。
学生拿到量角器后看到的就是这些,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量角器,同时可以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里,我先引导学生自由汇报,然后运用多媒体演示量角器量角的原理及各部分的名称。帮助学生形成较完整的认识。
3、在量角器上找角
你们的眼睛真亮,找到了量角器这么多的秘密,其实量角器上还藏着很多角呢,你能试着找一找吗?请你在练习纸上画出你找到的角。
学生尝试在纸上的量角器上画角。
你找到了哪个角?你知道它是多大的角吗?
请学生到前面展示自己画的角,并试着说出这个角有多大。
这个活动实际上就是体验量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量角器的中心点,就是所有角的顶点,从这一顶点引出的任意两条射线都可以形成角,而且每个角都可以知道度数,为后面量角做好铺垫。
4、尝试量角
你在量角器上已经找到这么多的角了,能尝试着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大小吗?
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应该是学生早就想知道了,在学生认识了量角器后引导学生尝试测量角的大小,要学习的内容就呼之欲出了。
学生尝试测量练习纸上的几个角。给出的几个角的开口有的向左,有的向右,有的向下。目的是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逐渐掌握量角的方法,研究解决量角时出现的问题,如读内圈刻度还是读外圈刻度;把角的一边对准“0”度刻度线比较简便等。
这样教学就是前面提到的“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师要熟悉学生学习的思维,顺应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站在更高的角度关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
5、总结量角的方法
刚才在展示量角方法的时候,同学们有几个共同的地方,你发现了吗?
引导学生交流总结量角的方法,即:量角器的中心点要和角的顶点重合,角的一边和量角器的“0”度刻度线重合,看另一边的刻度。因为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深有体会,怎样量角学生在实践中一点一点的体会,一点一点摸索,所以量角时的注意事项完全可以总结,并且能深刻理解量角的本质,逐渐形成量角的技能。从而使本节课主要内容的学习达到了水道渠成的效果。
6、解决问题
同学们已经会用量角器量角了,我们就可以帮助小猴子裁判,判断谁放的风筝高了。
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帮助小猴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前面创设的情境更完整,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更主要的是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功乐趣,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得到发展。
出示生活中量角的例子:滑梯的角度;椅子靠背的倾斜角度;踢足球时选择射门的位置;这里充分运用多媒体演示生活中抽象的角,让学生感知测量角的大小的作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给学生进一步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感受到量角的大小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睛观察生活的意识和习惯,体会数学的价值。
在学生总结量角方法的时候,根据学生的交流,相应地板书,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本课的重点、难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角的度量
角的顶点——中心
角的一边——0刻度线
角的另一边 ?
角的度量说课稿
《角的度量》是西师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节课是属于空间与图形测量中的一部分,而角的度量又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教材把这部分按排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学好这节课不仅能为他们后续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几何知识创造了条件。
(二)、教学目标。
综合考虑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照“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制立如下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及合作精神。
过程与方法目标:对1度角的认识以及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与操作充满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想学、会学、乐学。
教学重、难点确认为:精确度量角的度数。
“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现代教学论主张,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建构的过程。从而我采取了“以情动人、以境吸人、合作探究、自主创新”为主的教学模式,主线为:找角------画角------量角------用角。让学生在愉悦与轻松的学习过程中更深层地领略角的度量方法。
在新授前通过创设情境的趣味性,让学生既感到好奇,又倍感亲切。在认识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单位时,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同桌合作,集体合作的方式。在探究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时,通过小组同学之间的动手、动脑、动口,主动获取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动手操作的技能和创新意识。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三个滑梯:。
让学生感受:第一个:不好玩,第二个:很好玩,第三个;不敢玩。
并着重让孩子比较这3个滑梯不同之处?孩子的回答也许千奇百怪,但最主要的是让他们用数学的眼睛发现:角度不同。那么滑梯的角多大才算合适呢?这就需要量角的大小。从而引出课题: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另类学习。
1、仔仔细细去找角。
首先我会让孩子擦亮自己的慧眼,搜索身边的角。并思考那种物体上角最多,有多少?
当找到第一个身边的角时:强调角的静态定义: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并介绍角的另一动态定义:角也可以看做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所组成的图形。有始边和终边。我们再来看看身边的角。
【此定义为后面学习0刻度线是表示起点的。埋下了伏笔】。
接下来引导孩子去发现量角器上有没有角,角在哪儿?聪明的孩子很快会发现量角器的角。而且最先发现的一定是90度的角。
2、认认真真去画角。
既然量角器上有角,我会让孩子在纸量角器上把他画出来:
任务1:画90度的角。解决并强化:角的顶点在量角器的中心点,一条边是0度刻度线,另一条是90度刻度线。
任务2:画60度的角(尽可能和别人画的不一样)。
(量角器上有两个60度,究竟看哪一圈?我们要想一想是从哪边开始的。)。
教师解决并强调:0度刻度线是表示起点的,就是从这边开始数的意思。始边对着那边的0就看就从那边开始看,并思索角的变化过程。
(课件演示分别从左右两条0度刻度线开始旋转而成内外圈刻度的角。)。
任务3:画1度的角。
强调:全世界都这样规定:把一个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应的角就是1度的角。
3、专专心心去量角。
数学的眼睛,让我们在量角器上看到了若干个大小不同的角。那怎么用量角器来量角呢?
这时大胆放手让孩子自主合作探究:并思索:放量角器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孩子们会发现:
角和量角器上的角重合了。
角的顶点和量角器的中心点重合。
0度刻度线和一条边重合。
还有一条边和量角器上的边重合。
教师提纲挈领归纳总结一句:量角其实就是把量角器上的角和要量的角重合。
(要量得准,就要重合准。怎样才叫重合得准呢----二合一看)。
4、实实在在去用角。
【拓展延伸】风筝比赛是用同样长的线比谁的风筝放得高。怎样才能量出风筝的高度呢?能不能用梯了爬上去量,那是个笑话。那怎么比呢?是把风筝线放到地上,(出示两个角度)然后量一量谁的风筝线与地面的夹角大,夹角大的风筝飞得就高。
(出示课前的滑椅)滑梯的角度多大才合适呢?我请教了3位工程师,他们告诉我:滑梯的角度应该是——(板书40°~50°)。
量角器中心点0度刻度线?度刻度线。
角顶点一条边另一条边。
通过上面的板书,把有关角的知识和度量角的技能逐一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看了一目了然。角的认识和角的度量,反映整堂数学课的精华,让学生从板书中,掌握知识的纲要,受到美的熏陶。
《角的度量》评课稿
复习和本节课相关的知识,如角的大小和哪些因素又关,,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等有哪些特征等,不仅为新知识打下铺垫而且也为估侧角奠定基础。
可以制成课件,在度量角时小明是这样操作的你们发现他哪出错?
(1)角的顶点和中心点没有重合;
(2)角的一条边没有和0度刻线没有重合;
(3)内外刻度读错了;以上这几种错误的方法是学生在操作中容易出现的地方,这样不仅提醒学生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同时也能进一步牢固地掌握角的度量的方法也为下节课学习角的画法奠定扎实的基础。
因为学生在认识1度角的基础上已经掌握了几度,几十度和几百度所以让学生任意地去说角,指角,拨角,量角和画角,不要限制在整十度和整百度等。如43度,98度。106度等等这样才能充分地体现了知识的活学学活用。
课堂不仅是知识传递的驿站,更是生命的殿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也是智慧的启迪者,更是灵魂的.塑造者,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与鼓舞和唤醒。没有最好只求更好,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让我们在预设中体会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点燃师生互动的火花吧,只要每位教师能够刻苦的砖研,我相信在你们辛勤浇灌下的花朵必将争齐斗艳。
《角的度量》说课稿
(一)说课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18—19页)。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角的度量》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时,教材的主要内容是怎样学好角的度量,从学生在认识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想好的这部分知识,让学生从各种学习方向进行,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帮助他们学习空间的观念。这样可以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周围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对角的度量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定以下三点:
1、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探索,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初学用量角器量角。
2、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元的需要,认识角的计量单元,建立1度角的表象,建立角的大小的量化观念,能联系操作结果,发现三角尺的三个内容角和特点,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关系。
3、要积极参与量角的'学习活动,在探究量角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实践中产生发现数学规律的兴趣。
(四)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精彩的内容编排和本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制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量角器的结构和功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运用量角器量角。教学难点是:在应用量角器进行度量角的大小情况下,怎样确定量角器对准角的顶点,边上是怎样放置的。
根据学生已经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探究过角的认识,通过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创新能力。
根据本课时的内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任,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例如:我教学角的度量这课内容是:一是教学目标要明确,二是突出重点,三是突破难点,我放手让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进一步分析,比一比,量一量,所以,学生在学习角的度量的同时完成。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本节课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清净,导入新课。
让同学们,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图形有角?向大家说说?这样可以让同学对生活周围的数学距离,学生为了弄清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哪些角的大小关系,有什么不同,引出深思,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能调动他们的学习动机,再结合课文的主题图,形象直观的把教学内容呈现出来,有了学习的兴趣活动,学生就能很快的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为学习新课的内容作好铺垫,很自然地使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
(二)师生共同合作,探究新知。
首先出示活动角,感受角形状,我让学生认真观察,通过观察这个活动角,动手把这个角度大一些,也可以怎样做?变小呢?这样学生就能认识到角是有大有小的,把角的两条边又开一些,把两条边收拢一些,角就小一些。这样把学习的动权让给了学生使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等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
其次,出示量角器,让学生认识量角器的结构和计量单元是什么?并观察1度角的大小,接着让学生动手把量角器量一量各个角的度数,在量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到量角时要分几步进行,并说出量出各个角的度数,以小组里交流所量的结果,从而让学生认识到量角的过程。
(三)实际运用,巩固新知。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必要手段,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以下结构。
1、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第二题,动手用量角器量一量下面各个角的度数,通过这两道题的练习,不仅能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又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
3、小组活动,动手,动脑,制作各种各样的角来进行巩固好本节课的内容,还可以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首先让学生自己说说,通过今天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的小结后,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可以培养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既能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有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角的度量》评课稿
这是第二次听x老师的课。内容是《角的度量》第2课时。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但是还不够熟练,会经常读错刻度数。因此安排这节练习课,就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这节课x老师一开始出示一个角让学生测量,复习“两对齐,一看”测量的方法;接着通过一组练习题(读刻度、量角、判断、测量生活中的角度等)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已有的方法。最后再出示一组容易混淆的角,让学生测量,一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整节课。
教学。
过程比较流畅,师生互动良好,课堂活跃,各环节的`处理比较到位,教学效果良好。
不足之处:
1、在量角器上读角时(55°),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找一找有么有学生误读65°的现象。从而指导学生怎样正确度刻度。
2、练习时应让学生用更充分的时间指一指,说一说,这样在后面学生说自己量角的方法时语言表达可能会更准确。
《角的度量》说课稿
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明确,要知道谁的风筝放得高,只要知道绳子与地面所形成的角的大小就可以了,所成的角越大,风筝放得越高。在这里运用多媒体课件,抽象出绳子与地面所成的角,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形成抽象思维的能力。
这样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激活思维,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本节课的知识。
1、体会用量角器的必要性。
这一句追问,进一步激活思维,学生会积极参与讨论,知道角大小的方法,从而引出本课要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在交流中,学生会有不同的知道角大小的方法,如,用小一点的角进行测量;用直尺测量;把两个角重合比较大小;用量角器测量等方法。
在这里,教师顺应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使用自己的方法,在使用这些方法的过程中,学生会体会,在这种情况下用把两个角重合的方法不适用,用小一点的角测量虽然可以知道角的大小,但是不能较精确的知道一个角比另一个角大多少,这几个方法在使用时都有局限性,只有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才是最简单、最有效的,使学生产生学习用量角器量角的愿望,为学习量角奠定情感的基础。当学生有了学习的需要时,才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参与学习活动。
2、认识量角器。
请拿出准备的量角器,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汇报。
认识量角器上的中心点、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18个大格,180个小格、1°的角。知道度是量角时用的单位。
学生拿到量角器后看到的就是这些,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量角器,同时可以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里,我先引导学生自由汇报,然后运用多媒体演示量角器量角的原理及各部分的名称。帮助学生形成较完整的认识。
3、在量角器上找角。
你们的眼睛真亮,找到了量角器这么多的秘密,其实量角器上还藏着很多角呢,你能试着找一找吗?请你在练习纸上画出你找到的角。
学生尝试在纸上的量角器上画角。
你找到了哪个角?你知道它是多大的角吗?
请学生到前面展示自己画的角,并试着说出这个角有多大。
这个活动实际上就是体验量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量角器的中心点,就是所有角的顶点,从这一顶点引出的任意两条射线都可以形成角,而且每个角都可以知道度数,为后面量角做好铺垫。
4、尝试量角。
你在量角器上已经找到这么多的角了,能尝试着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大小吗?
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应该是学生早就想知道了,在学生认识了量角器后引导学生尝试测量角的大小,要学习的内容就呼之欲出了。
学生尝试测量练习纸上的几个角。给出的几个角的开口有的向左,有的向右,有的向下。目的是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逐渐掌握量角的方法,研究解决量角时出现的问题,如读内圈刻度还是读外圈刻度;把角的一边对准“0”度刻度线比较简便等。
这样教学就是前面提到的“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师要熟悉学生学习的思维,顺应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站在更高的角度关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
《角的度量》说课稿
角的度量这节课是人教版义务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部分的第一节课的内容这节课是属于空间与图形测量中的一部分,而角的度量又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教材把这部分按排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学好这节课不仅能为他们后续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几何知识创造条件。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以及课标与教材的要求,我在这节课中定如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直观认识量角器,掌握角的度量方法,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2。通过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培育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3。让学生在主动学习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分享学习成功的乐趣。以上三点教学目标的确定较好体现新课标的对知识与技能,学习方法与过程,情感与态度的三者有机结合的具体全面要求,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正确度量角的技能。难点是怎样读量角器内。外圈的度数。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有效降低难点。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用自主探索,同伴交流等方式来掌握测量角的技能。2。用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容易达到在学生头脑建立各种角的表象。从而加快学生对度量角的操作技能的形成目标。3,用先估后量的方式。防范学生读数错误,达到来化解教学难点。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把学生发展放在首位,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程序设计如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指导归纳,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下面我把这节课的设计教学流程做如下说明。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出示图直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2。用活动角比较角1与角2的大小,并说一说方法。导入课题:板书:角的度量。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认识量角器2,引导观察3。组织交流,汇报评价。4,介绍角的计量单位:度并认识1度角,建立1度角的概念。5认识几度角,初步建立角的大小表象如:用活动角指出10度20度90度120度的角,组织学生在自己量角器上找出相对应的角45度60度90度180度并进行赏试量角,6用合作交流组织评价方式归纳出量角方法: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另边看度数。7指导练习量角。量一量,猜一猜。比一比从中发现规律。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量出角2,判一判。四全课总结1,这节学些什么,还想知什么。布置作业。
为较好的完成本节教学任务,必须认真作好课前准备工作,要求学生带好学具.量角器.三角板,以及特殊的角的图形等.
本节课这种设计在于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同伴合作的方式来掌握测量角的技能,程序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指导时重在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方面培养,把量角与在学生头脑建立角的表象结合起来,起了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同时达到学习的目标。教学设计体现教学基本原则,符合新课改的精神,故我认为是可行的合理。下面把我在新课部分的片段说一说。略。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量角器)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2)学生合作研究量角器。(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启发: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游戏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2)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同学们刚才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角,学生看书后再让学生在量角器上指出1°角的顶点及两条边,加深学生对1°角的认识。3、认识几度角。(1)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问学生这是多少度的角,为什么?(在量角器上画出20°的角,其中每一个刻度都用虚线标出,便于学生讲出为什么20°的道理,图略)(2)在量角器上出示60°、120°角让学生读出角的度数(把角画在印在纸上的量角器上)。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同一个刻度,一个表示60°,另一个却表示120°?从而让学生谈谈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突破读内外圈刻度易错这一难点。(2)在量角器上出示26°角(同上),让学生读出角的度数,并问学生:这里刻度上没有标数,你怎么知道它是26°的?(组织学生交流,突出读角的度数时要认真看这个角包含多少个刻度)。(3)量角器上找出30°、100°、135°的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学生合作完成,完成后让学生在媒体上反馈)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1、出示下列角,问:这个角你能读出它的度数吗?(因为没有标角的度数,所以学生读不出)。接着问:要读出这个角的度数该怎么办?然后让学生尝试测量,测量后由学生做示范(边量边说明是怎样量的)。2、量出下列角的度数。(学生量后让其谈体会,突出第二个角的边不够长可以延长边来量,要问学生为什么可以延长边来量的道理)。
对教材的认识:以前教这个内容时,重点放在量角的方法上,教师指导学生怎样对点、对边、看刻度,甚至让学生把量角的方法背熟了,结果学生还是不会量角。
反思其教学行为,我认为量角的方法是成年人的认识,这样的认识学生不容易理解其真真道理。对小学生来讲量角方法的真真道理其实就是用量角器上知道度数的角与要量的这个角重合,读出的量角器上角的度数就是要量的这个角的度数了。而怎样进行重合学生是容易理解的,所以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能很快地读出量角器上大小不同的角上。依据以上的认识,我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上面三个层次来进行。第一层是课题的引进。这里我创设了让学生选择三种椅子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在实际生产中确实会碰到这种需要量角的事,从而产生学习需求。这个情境中把宇航员登月时坐的椅子放在里面,学生会感到新奇,同时这里也渗透了科学的知识,扩大信息的价值和知识的背景。第二层是让学生认识量角器,重点放在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上。这里又分认识量角器、认识1°角和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3个层次进行教学。认识量角器时,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这种自主探究的方法。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学生是具备这种自主探索能力的。课堂中学生的回答也很精彩,如:“我发现量角器上的有数,这些数的排列有规律,一个从左往右,一个从右往左,中间正好是90”;“我发现量角器上90这个刻度与量角器上最下面这个刻度交*在一个小点上”;“我从最大的刻度数是180这个数上猜测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我发现下面有一个小半圆,最中间有一个点”。你看学生研究得多认真,观察得多仔细啊!
-
01-08
清明祭英烈体会感想(优质20篇)
心得体会是一个反思和总结过去的机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小编整理了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思路。在这清明节来临之际
-
01-08
行长第一课感想(模板17篇)
范文范本是指在特定领域或特定题材下,代表性的、经典的写作作品,它可以作为学习的参考和借鉴,我觉得我们需要找一些范文范本来提升写作水平。揭示范文魅力:通过阅读这些
-
01-08
旅游那些事心得体会(实用16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学会善于总结和归纳。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些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思考。
-
01-08
党的组织纪律心得体会总结(汇总18篇)
心得体会不仅可以记录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还可以与他人分享经验教训。最后,以下是一些网友分享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共同学习和交流。强化党员意识,提高恪守组织纪律的自觉性
-
01-08
社区矫正对象心得体会报告(优质14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学习或工作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的总结和归纳。以下是来自各界人士的心得体会,其中融入了不少宝贵的人生经验和励志力量。社区矫正是对犯罪行为人进行改造
-
01-08
雇员受伤赔偿协议书大全(20篇)
合同协议的内容应该明确、详尽,阐明各方的权益和责任。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合同的写作方法,以下是一些常见合同范例,供大家参考使用。身份证号:乙方:___,身份证号
-
01-08
乒乓球培训协议书(模板16篇)
通过签署合同协议,双方确认了自己的权责,并约定了相应的义务和权利。合同协议的范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行业和领域的专业术语和常用语言。学员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同时也
-
01-08
幼儿足球培训方案(汇总15篇)
一个成功的培训方案应该能够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其能够持续地学习和进步。下面是一些实用的培训方案范文,希望能够对你的培训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
01-08
物业防暴雨应急预案演练(实用15篇)
应急预案是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应急工作流程,目的是提升组织单位的应对能力和突发事件处理水平。以下是一些成功救援事例的总结和经验分享,可
-
01-08
换届竞选演讲稿三分钟(实用19篇)
三分钟可以让我们在紧迫的情况下保持冷静,并做出明智的决策。下面是一些精心挑选的三分钟表达示例,大家一起来欣赏吧。使用正确的写作思路书写演讲稿会更加事半功倍。在充